首页 范文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热门8篇)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热门8篇)

 2024-01-01 10:30:11    admin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1篇

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为目的娱乐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外界条件干扰较少,寓教于乐。用体育游戏的形式把立德树人,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孕育到其中,起到事半功倍,融物无声的功效。无数事实证明,“德”不是自然形成而是需要“立”,“人”不是能自发成才而需要“树”,育德也需要载体,而体育游戏可以在快乐、运动中把德育做的有声有色。下面列举体育课游戏中常见的游戏举例说明:

举例一“:贴人”游戏。游戏内容是:

(1)一个班的人手拉手撑开围绕成一个圆,放下手,两人或三平行贴在一起。

(2)先选一组,一人逃,一人追,逃的人在没有被抓到之前,可以贴到任意一组同学的左面或右面,贴到的一组远端的一名继续逃。如果逃的人在没贴之前被抓,那么调换角色,游戏继续。

(3)游戏在成熟后可以增加组别,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增加游戏难度。游戏在运行中可以发现:

(1)通过逃、躲、闪、藏、等连续性动作的完成,培养了乐观向上、追求卓越、敢于创新创造的进取精神。

(2)通过不懈的追逐,培养了艰苦奋斗,超越自我,敢于承担的优良传统。

(3)在实际游戏运行中会有许多插曲的出现,其一如:有人不小心滑倒,就会发现同学伸出援手,相互鼓励是继续逃或劝告换人暂时休息,这点不正是说明与人为善、明理包容、甘于奉献、服务社会的正义驱使吗?其二如:本组是混合队,女生抓男生,女生在尽力的情况下抓不到,就会看到男生有意被抓上或者男生转换角色抓女生的情况,从这点不就反驳了,享乐注意、唯利是图、人情冷漠等现象吗?

(4)通过不断的互贴,同学们相互增进了友谊,多了份快乐,少了份埋怨,弘扬了正气、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华美德,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

举例二“:捕鱼”游戏。根据“鱼儿”的多少找个适当的场地当鱼塘,“鱼儿”就是学生,“鱼儿”不能出“鱼塘”。再随机选一个学生进行组网捞鱼,捞到一个“鱼”就转换成“网”,成“网”的学生手要拉在一起继续“捕鱼”,直至所有的“鱼儿”捞完。“捕鱼”游戏在运行中可以发现:

(1)“鱼儿”快速、机敏、有“网”就躲,这一点体现了“鱼儿”的自立、自信和自强,也培养了“鱼儿”的诸多独立性和抗压能力。而“网”想尽办法,利用自己不受“鱼塘”限制的优势,尽快多捞“鱼”,这点体现了学生们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和工具,奋发图强、以少积多、不断丰富自己的强大决心。

(2)“鱼儿”和“网”是一组矛盾体,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可以转换的,这就告诉学生遇事不能死钻牛角,用变化的思维考虑问题;勤奋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遇到困难用辩证的态度调整自己。

举例三:游戏我做主。教师提前布置以游戏为题目的课后作业,到下节课上学生独立组织完成游戏内容。布置游戏要求:

(1)游戏必须参与度要高,内容与形式不限。

(2)利用现有的人员、场地、器材;可以小范围的预演,在课堂上能够实践运行。

(3)时间在15分钟左右。

(4)游戏要有预案,游戏完写出自己的感受。

(5)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辅助完成整个游戏并点评,点评要有两各环节:a.对游戏的创意、组织点评,肯定优点,提出不足。b.对游戏折射出的正能量点评。通过游戏我做主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把德育教育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游戏形式多样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现状、高质量游戏、主动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其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普及实施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然意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幼儿园游戏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能掩盖日益凸显的弊端,那就是适合儿童的游戏并不多,很多游戏呆板守旧,甚至儿童游戏中的游戏精神正在衰落,观念上的重视没能很好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理想的游戏通常认为:游戏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1]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游戏的价值,努力寻找和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和空间,用教育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指引,有意识的开发儿童的游戏本能,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使用游戏策略,以便儿童能较为积极愉快地掌握经验和技能。然而大量实践却表明,虽然我们多年来大力倡导重视儿童游戏的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多数儿童游戏是被教师直接安排控制的,幼儿无法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更没有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人们在对于游戏基本价值理念的理解上尚有争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游戏无益论仍然存在。虽然“游戏无益论”早就被教育者们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销声匿迹,反之,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正在践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模式。教师们由于过分忧虑幼儿的所谓的前途,很多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就是对小学生活的预演。殊不知,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的成长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影响深远的多。幼儿的游戏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发现新知,进而丰富、改造与升华其原有的经验。“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卷入,儿童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2]

(二)早期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很多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理解为为小学做准备,即尽可能的开发儿童智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知识越早越好,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这样的观点在无形中加大了幼儿教师们的负担,他们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胃口,不得不改变教育方式,缩减幼儿的游戏时间,在课程中加大传统知识教学的比重,以达到家长们的要求。

(三)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维护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保证儿童选择的权利,但受传统儿童观的影响,教师大多没有很好地落实这种思想,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不自觉地代替儿童作出选择,并制定规则,所以才会有儿童唯师命是从这种情况出现。

(四)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从尊重和满足儿童需要出发,游戏被视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作为教育机构,教学又是幼儿园不能回避的任务。所以,教师们难以协调好幼儿园生活中,游戏和教学的比重。很多教师无形中已经将游戏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教育活动除了游戏便是教学。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而教学也正需要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二者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

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的理念正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学前教育中践行游戏化教学也可以说成是人文主义价值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在学前教育方面,人文主义精神的实现就是以游戏为载体的。在整个教育领域,人文主义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标志。但是新旧教育模式的矛盾存在已久,两种观点仍处于激烈碰撞中,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缓解争论、改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利用有限资源来践行人文主义精神。当然,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应该是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的,毕竟学龄前儿童尚不能独立承担个性发展的任务,教师必须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儿童的游戏中提供帮助,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以便更好地增进孩子们的团结协作、互敬互爱。不过,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是人的本性,这与游戏精神中倡导的主动性、体验性是相符的,学前教育游戏化路途曲折,前景却是无比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鄢超云.学前教育研究,2008(09)

[2]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游戏;体育活动;精神“核心”;赫伊津哈

Abstract:Game is not only profound, and people 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game can also experience the transition state,so game constitutes the spirit “core”of a sport. Based on the movement of their “core”of spirit-the Game relies on, the article sports experience model divided into migration,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and game,four models,once someone participates in some form of game,then gets aspects of spiritual significance such as holiness, glory, aesthetic, moral and rooted in terms of the game with the popularity,non-targeted and high degree of portability,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game or sports.

Key words: game; sports activities;core of spirit; Huizinga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年12月7日-1945年2月1日)是荷兰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在上学时就掌握了阿拉伯语。1891年考入格罗宁根大学学习文学和梵文。1915年成为莱登大学教授,1932年出任校长。《游戏的人》(Homo Ludens)是他1938年写的一本关于西方休闲学研究的书。该书在文化与社会中,探讨了游戏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自己独到的游戏观,系统而全面审视了游戏在诸如语言、法律、诗歌、神话、哲学等文化形态中的地位与价值,并独有见解地提出“人是游戏的人”。该书富有深刻的内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一部文化研习中经久不衰的力作,尤其对笔者当前探讨体育运动中的精神“核心”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使得我们可以找到游戏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理论线索,从而揭示体育活动中存在的精神“核心”――游戏,并就其与游戏之间的关联提出管见。

1赫氏的游戏论与体育运动中的游戏

赫氏关于游戏理论的阐述

赫伊津哈从文化的视域来探究游戏――一种既定的重要存在。赫氏指出:游戏与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而且在这对统一体中游戏是第一位的,文化是第二位,换句话理解就是:在各种文化形态形成之前,游戏就是一种给定的重要存在。由此可见,文化是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中,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出来的。赫氏有关游戏理论的阐述,主要在《Homo Ludens》一书中呈现。该书反复多次就游戏地本质进行了阐述:它是在某一约定的时空中展开的引人兴味的活动,而且它有鲜明的秩序,遵循着由游戏划分出的这个暂时世界中所普遍认同的规则,超出时势的必需与物质的功利性。游戏中内涵的情绪是喜气洋洋的、欢欣鼓舞的,并随某一特定的情景而定,或圣神,或吉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欢蹦乱跳的动作,欢天喜地、赏心悦目也随之而来。赫氏对游戏特点做了如下归纳:1)任何形式的游戏都是自愿的行为,它是自主的,实际上是自由的[1];2)游戏并不是“平常的”或“真实的”生活,它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而步入了一个短暂的、匠心独运的活动领域[1];3)游戏具有时空的约定性[1],即在特定领域的时空中“演出”自身的过程和意味;4)游戏创造秩序,它就是秩序[1];5)游戏具有韵律与和谐[1];6)游戏具有规则,且蕴含着不容撼动的真理[1];7)游戏共同体常常偏向于成为长久性的,即使在某一游戏终结之后,也是如此[1];8)游戏自身一贯喜欢被一种神秘性的气息萦绕[1]。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游戏体验过程与体育运动中的精神“核心”体验是具有一定的同源性的,二者都是暂时步出“平常的与真实的”生活领域的自愿行为,而步入某一约定的时空、约定的秩序中展开的引人入胜的“演出”,并同样具有审美特质。

体育运动中的游戏因素与游戏

由于体育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体育运动中就包含着文化依托和相对独立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形式。由赫氏关于游戏的理论阐述可知:文化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在人类各种形式的文化中均包含着游戏的因素,如:法律、战争、语言、诗、音乐、哲学、艺术等[1]。体育领域中,不同项目或运动的文化现象中,同样存在着诸多的游戏成分。文化依托类型的游戏并非独自呈现,而是与活动项目的发源地文化交融在一起,如彝族的“跳火绳”、苗族的“上刀梯”以及傣族的“斗鸡”等项目都含有游戏的成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游戏因素就是现代较为典型的文化依托型游戏类型,奥林匹克文化与奥林匹克游戏交融于一体,共同构成了举世欢庆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戏成分或因素就一般而言是具有普适性的,它宛如是人类共同的乐趣和喜好。然而文化成分则由于其信仰者的异同,而必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排斥性。由此可见,许多体育项目并非奥林匹克圣会中的一员,这种情景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碰撞而非游戏冲突。相对独立型游戏类型指的是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世界领域内起到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影响,并使文化中的游戏因素逐渐地独立于文化成分之中,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的特有形式,如桥牌游戏、民族体育活动类游戏等。

在野外素质训练、野外生存以及素质拓展训练等非竞技性的游戏活动中,游戏规则的维系者同样是教练员们,他们在游戏中拥有至高而无上的权威。然而,这种权威下的作用与竞技性游戏中裁判的作用,并非完全相同,他们最大的功能与作用就是让从事游戏的行为者熟知游戏的规则,并在游戏中通力协作,使最大的潜能得到挖掘,从而在游戏过程中收获最大化的精神意义。

文化依托型游戏形式

在文化依托型游戏形式中,体育行为者的游戏体验模式主要包括“博弈与观赏”两种模式。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中,为了满足体育行为者的需求,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者往往会扩展文化中的游戏因素。因而,文化依托型游戏的布置宜以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核心”为主,并在空间上间隔开,以避免文化价值上的冲突。

再者,文化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互斥性,而其中的游戏则带有可移植性。文化依托形式的游戏与文化交融在一起。一方面,文化有根植性,从而移植-包装都需要注重文化要素的互相交融,但笔者认为文化的移植和包装都不能无节制、过度,因该寻求一个平衡点,即体现文化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游戏又兼有普适性,从而带有高度的移植性。以我国古代的“蹴鞠”为例,直至当今成功产生了欧洲杯、亚洲杯、世界杯等一系列的现代足球赛,这个例子的重要基础就是“游戏”具有高度可移植性。尽管我国古代蹴鞠游戏也曾因文化的冲突,而在我国一度受到挫折,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巨大普及与高度发展。

观赏模式

依据赫氏游戏论的观点可知,远古的仪式表演过程中,人们是在乔扮神灵[1]。然而,在当今现代的体育活动中,远古的仪式表演是为了满足体育行为者的需求,将改编移植后的仪式表演搬上舞台供人们欣赏。除了远古的仪式外,越来越多带有现代元素与风格表演(如健美操、踏板操、各种舞蹈等)已经在舞台上表演,供人们观赏。在表达意义上,现代与远古时是不同的。现今的演出表达的是具有某一特定创意主题的,而远古时的仪式表演则是传达神灵的某种意志。但不管怎样变化,它们都是具有同源性的,即:文化是以游戏的形式而出现。

博弈模式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活动方式与产物,文化本身就是一场大博弈[16]。而游戏先于文化,故文化中的游戏成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强的博弈性。如彝族跳火绳以及傣族斗鸡,那么该游戏成分一般可被分离出来,开发成体育活动项目。笔者认为这种在被强行剥离游戏成分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活动项目,将脱离文化的根植性。但如果我们认可游戏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精神“核心”,认可文化中游戏因素的可移植性的话,那这种从文化中相对剥离的游戏成分就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中的游戏因素是很难与根植性的文化相互、绝对脱离,这样就势必导致游戏项目的挖掘-移植-开发过程中对文化内在真实性的一定程度的破坏。基于此,较为合理科学的方式就是远离核心文化区域,建立专门的游戏领域。这样,以空间上的间隔与定位上的差异,而确保了本土文化真实性的传承。

不可否认,由于文化上巨大差异性的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体育活动参与者很难全心全意投身于游戏中,而是以一种嬉戏方式表面上的参与游戏。但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一旦从游戏本身中获得了荣誉感和神圣的意义时,他就必须遵守约定的规则,而全心全意投身游戏当中。因为这种荣誉感和神圣感只能从游戏本身当中赢得,任何破坏游戏规则而赢得优胜的,将不被其他参与者所认可。游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游戏的过程中,项目的源发地文化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但文化中的游戏成分却同样因体育活动参与者的需求与参与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强化。

4体育活动中精神“核心”体验模式的探讨

假如以更广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体育活动领域中三大精神“核心”的体验,则我们同样可以依据不同的依附关系对三大精神“核心”的体验进行模式化分类,如图2所示。

将前文的图1与图2进行比较可知:图2中多了类竞技模式和竞技模式。其中,类竞技模式指的是行为体验者能够以一种超越常规的思想,摆脱习俗的束缚,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态度去从事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对他们而言,竞技运动可以是一门艺术,并且可以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竞技运动结果的好坏间接影响到日常生活。然而,处于类竞技模式的人们能够实现竞技运动与休闲的有机统一。图2中的其他模式均可视作休闲模式的一种形式,而竞技模式则是休闲模式中的一种极端形式。竞技模式指的是从事体育运动的行为者以一种高度竞技化的态度,去体验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核心”、自我实现精神“核心”以及游戏精神“核心”。高度竞技化的体验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核心”和自我实现精神“核心”,是以在项目源发地从事一定的职业运动或采用一定的方式,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目标效益和神圣感。而高度竞技化的体验游戏精神“核心”,则是指从事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或以游戏为生计手段的人,他们是以一种高度极端而严肃性的态度去参与游戏运动,以获得一定的目标收益和神圣感。

此外从图2还可知,随着层次一逐步到层次四的过程中,活动体验者的严肃性在逐渐增强,转移模式的体验者徜徉于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自我实现精神以及游戏三大精神“核心”之间,且并不遵循约定的规则,不寻求任何意义,故严肃性荡然无存;娱乐模式的游戏者以玩耍的方式对待三大精神“核心”,遵循某一可随意调整的游戏规则,追寻可随意控制的意义,故带有较为低级的严肃性;体验模式、游戏模式和类竞技模式的行为者,只在体验各自的精神“核心”中才遵循约定的游戏规则,追求并寻找一定的意义,故带有阶段性的严肃性;竞技模式的体验者以一种高度竞技化的心态去体验三大精神“核心”,遵循着社会既定的游戏规则,从而收获的是社会赋予的诸如美誉或德育等神圣的意义,因而带有最高的、权威的严肃性。

5结束语

约翰・赫伊津哈对游戏考察的理论虽然产生于18世纪,但他对游戏的解析为我们全面了解游戏的本真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文化中的游戏成分的考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理论价值。本文是在特纳、希尔斯的远方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对体育活动中的游戏与其中的游戏成分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体育活动中的游戏(Playing)不仅意义隽蔚,而且在游戏行为中类似于宗教上的“过渡仪式”,游戏体验本身固有了一种“类过渡状态(transition)”,因此我们可以说游戏构成了体育活动中除“项目的源发地精神核心与自我精神核心”以外的又一个精神“核心”。体育活动中存在着文化依托型游戏形式和相对独立型游戏形式。其中,文化依托型游戏形式中的游戏体验模式主要包括“博弈和观赏”两种类型模式;而相对独立型游戏的体验模式主要包括“博弈、旁观与裁判”三种类型模式。

认可体育活动中的游戏精神“核心”,有利于我们对体育活动体验乃至整个体育运动领域中精神“核心”体验的系统而全面化的审视。依据特纳、希尔斯的远方中心论与社会中心论,从体育行为者对三大精神“核心”的不同依附关系,本文将体育活动体验模式分为“娱乐模式、体验模式、游戏模式以及转移模式”四类。如果将视角扩宽,社会体育活动中三大精神“核心”的体验模式又可以区分为转移模式、娱乐模式、体验模式、游戏模式、类竞技模式和竞技模式,且从转移模式过渡到竞技模式的体验中,严肃性也在逐渐强化与提升。

游戏这一精神“核心”的存在阐明了在以某种事物为对象的体育活动中,体育行为者只要投身于任何形式的游戏活动,就可以从中收获诸如“神圣、美誉、审美、人际、怀旧”等方面的精神意义。体育活动的设计涉及到游戏这一精神“核心”的相对独立性。为了避免文化价值上的冲突,文化依托型游戏的设计宜以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核心”为主,并在空间上间隔开,而相对独立型游戏形式的设计宜与项目源发地文化精神“核心”的活动在时空上间隔开。

最后,从文化的根植性上看,游戏具有普遍性,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这样就为游戏类体育活动项目的运动化开发以及在全世界领域内的普及赋予了全新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尽管在运动化或表演化过程中,活动项目吸引物中文化成分的“存在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但运动化表演实际上也强化了活动项目吸引物中的游戏成分,游戏精神“核心”体验的“存在性”,故而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被强化;另一方面,游戏的普适性、移植性也从理论的基础上维护了不同体育活动这一类具有游戏成分的运动吸引物在空间上的可复制性。

参考文献:

[1]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的游戏成分的研究[M].何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7: 3-25.

[2]Shils E. Center and Periphery[C].Shils E,et and Periphery: Essays in Macrosociology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3-16.

[3] Turner V. The center out there: Pilgrim’s goal [J]. History of Religions,1973,12(3):191-230.

[4] Turner V, Turner E. Image and Pilgrimage in Christian Culture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8:15-39.

[5]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仪式[M].张举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6] Kerr J, Apter M. Adult Play: A Reversal Theory Approach [M].Amsterdam: Swets and Zeitlinger, 1991:14-20.

[7]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

[8] Gyimo’ thy S, Mykletun R. Play in adventure tourism: The case of arctic trekking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4): 1-28.

[9]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37.

[10]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卓如飞,梁咏新,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118.

[11]刘欣然,张学衡.对游戏与体育本质精神的哲学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21-24.

[12]胡小明.游戏的美与美的游戏――再论SPORT文化属性的皈依[J].体育与科学,2002,23(5):1-4.

[13]刘欣然,李亮.运动的人:胡伊青加游戏理论中的体育运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5):409-411.

[14]张庭华,苏家文,李兴志.游戏:一种后哲学的阐释――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游戏思想评介[J].体育文化导刊,2003(6):73-74.

[15]刘欣然,余晓玲.竞技本质非“游戏论”――就本质主义立场与军献兄商榷[J].体育学刊,2011,18(3):7-13.

[16]陈鹏.作用模式与文化问题――与葛兰西文化哲学比较[D].合肥:安徽大学,2005:13.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4篇

中职学生受到家庭社会和年龄因素等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易患焦虑症、神经衰弱、抑郁症、抗挫折能力差、意志力不强、危机意识不足、团队协作精神缺失等等。造成原因一是家庭影响,我国独生子女群体庞大,多数家庭溺爱孩子,很多优良的意志品质无法形成,反而造成学生懒散、自私、畏难、怕吃苦等不好的品质。在家庭教育中,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二是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所以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难免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三是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动力不足等因素,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二、研究对象与目的

张掖市某中职院校学生50人以体育游戏教学法作为施加因素,解决心理异常学生的心理问题,改善和提高全体初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体育游戏教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

教师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游戏可消除人的紧张情绪,发泄内心冲动潜意识,化解烦闷和单调,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磨炼性格和锻炼意志。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使学生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的持续工作能力、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消除紧张、烦恼、焦虑的情绪,易于增强自尊和身心健康。通过自己健身与健心的独特功能,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学生培养智力。在游戏中,适当地加入音乐,学生可以在音乐和旋律下放松身心,情绪自然会愉悦起来,道德情操也会得到提升,与同伴精诚合作,面对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人与人需要大量的交流可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既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在与对手激励的竞争和对抗中收获胜利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在体育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5篇

1.目的明确。

以游戏来辅助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另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让学生获得娱乐。游戏有很多种,有的是重在提高学生某些素质,有的是重在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的是侧重调节学生的情绪和休闲娱乐。

2.有较强的教育性。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是一项既有组织也有纪律的一种集体活动,其中一些游戏还有特定的情节和主题。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按一定的规则举行一些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些难得可贵的精神,例如: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

3.方式有很大的可变性。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可以根据教学上的某些要求,在游戏动作上可以作相应的调整变动。例如:道具可以就地取材,因陋而简;规则也可繁可简,可粗可细;跑、跳、投、走等动作,可以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它可以促进一般发展的活动性游戏与各种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专门游戏,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竞赛性强,博得广大学生的欢心,因为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积极性。

1.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

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主要是通过走、跑、跳、投、支撑、搬运等基本动作表现出来的。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各种游戏来培养学生各种身体活动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学习和巩固已学会的技能、技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例如:大家喜闻乐见的“老鹰抓小鸡”游戏“、捉迷藏”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勇敢的优良品质。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了配合教师完成体育课的任务,运用游戏来辅助小学体育教学,例如:通过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为了实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目的,通过一些短跑50米、100米、200米、400米,长跑800米、1000米等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的心肺能力,增强学生的肺活量以及其他运动器官的功能。

3.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养成经常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在沙池场地进行立定跳远考试或者测试。教师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要点、要领,然后亲身做示范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及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理念,同时还挑选一些跳得比较远的学生做示范,诱导其他学生原地跟那些跳得远的学生模仿,建立自身感觉,领悟跳跃方法,引发他们对立定跳远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学习,努力掌握跳跃动作,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发展他们的弹跳力、灵敏、力量等素质,使他们树立信心,体验到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及取得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4.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起跑学练,在实践中寻求自我发展,从中获取自身感受,积累创新意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在运动场地进行一个50米来回跑的比赛或者测试。教学生起跑方法和跑的正确身体姿态,体验跑的乐趣。发展学生灵活、敏捷的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奔跑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竞争、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小学体育单元教学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6篇

不少教师在重点实施体育游戏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体育技能的协调融入。有的体育游戏过于注重娱乐性,反而和教学内容产生了脱节,更淡化了体育技能的掌握目标,这对学生来说,虽然情绪是放松了,快乐也体验了,却在玩乐后不知道学了什么。这种情况即是本末倒置,体育游戏的实施要以教学基础为牵引,体育技能的融入要在游戏动作上找准平衡点,让游戏规则与运动技能重合于某点,让学生在游戏进行中熟悉技能,在技能掌握中投入游戏。此外,教师不但要设计好游戏的两面性催化力,还要做好启示性引导,清晰有序地将学生带入到运动重点中。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我提出先玩一个游戏“坐的快”,我让学生请出两个代表站在垫子前,比赛谁先在口令后坐到垫子上,然后我再和胜出的学生重新比赛。不同的是,我用一个利落的前滚翻动作“秒赢”了学生,学生们在一片惊讶声中也明白了这节课的重点,我告诉学生:“老师赢的诀窍就是低着头看天空。”也就是趴在垫在上从双腿间望天空的前滚翻“绝招”技巧,在游戏引导下练习效果异常令人满意。

二、增加人文信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虽然首要注重的是趣味性,但也不可脱离了深层次的引导,不然,游戏设计就容易流于浮夸,缺少内涵。体育运动绝不是“蹦跳几下,花力气,不用大脑”的简单思想所能概括的,也不仅仅是技能的比拼,力量的展示,更凝聚着体育运动独特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游戏中导入人文信息,更能发散出体育运动的深度价值。学生只有形成优秀的体育素养,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精神运动相结合,塑造人格魅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人文信息的导入要有针对性,要有情绪触动点,要有由浅入深的发散效果。例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时,不少学生不能面对“过杆”环节,害怕失败受伤的惧怕心理让他们放弃练习。我于是设计了“跃龙门”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能够顺利过杆则算作跃过龙门,如果失败可以再给一次机会,如果自动放弃将没有机会,并且会拖小组的后腿。游戏果然凑效,原本心怀恐惧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也肯硬着头皮上阵了,一次不过杆的学生也鼓足全力准备第二次,学生们将鲤鱼跃龙门不畏困难的精神和集体竞争意识发挥到了最高点。

三、导入游戏评价,完善学生运动体验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7篇

(一)根据体育练习项目选择游戏

把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课堂练习的体育项目。例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在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青蛙过河”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忽略练习的疲劳,使体育项目练习顺利进行,并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方式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找到真正适合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游戏环节有效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师示范完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动作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利用下课之前的时间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学生积极地对体育项目的动作和技巧进行了探究和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帮助,较快地掌握了运用技巧。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加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他们为了赢得比赛都积极地努力练习。这种游戏方式使体育教学摆脱了对学生进行强制性锻炼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兴趣,并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采用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体育知识的探究和体育技能的训练。所以,要使游戏方式的选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要考虑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使游戏和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一)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改大背景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积极地沟通交流。要让学生不再对教师怀有畏惧情感,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例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中,和他们一起进行锻炼。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提高他们短跑技能和速度的同时,对体育练习产生了兴趣。

(二)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燃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并掌握体育技能。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情境创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提高体育运用技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跳跃,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中,并和学生进行跳跃比赛,看谁先跳到终点。学生为了能赢得比赛,就会认真观察教师的跳跃姿势,学习如何跳得最远。在比赛中逐渐掌握了技能技巧,这就使他们通过游戏环节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学习任务。

三、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要注意的问题

在把游戏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持久度考虑。选择的游戏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游戏,游戏教学对学生就没了吸引力,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一)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明显,不管多好玩的游戏,如果长期反复也会令他们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变换游戏方式与内容,始终让学生保有新鲜感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编排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根据课的任务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等游戏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目的。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小球类作为游戏内容,以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既要注重趣味性,又要注重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但是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选择的游戏和教学内容没有关系,课堂氛围看起来也非常活跃,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所以,在选择游戏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其趣味性是否与学生相符,更要考虑到游戏具备的教育性,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使游戏教学真正达到高效。

体育与游戏小论文范文 第8篇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游戏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而正因为有这样的优点,假如说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有着辅助的作用,那么在游戏内容上要选择与教学有关的,不能只注重游戏的娱乐性,而忽略教学的目标。体育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教职人员要尽可能发挥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开始前就能够很快的进入游戏状态。因此游戏趣味性极高的教学内容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教师也要注意体育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时间合理分配。

体育器材的使用和游戏场地的分配合理的选择体育器材用具在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游戏场地的选择是体育游戏更好的开展的条件,选择适合的游戏场地才能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在选择室外游戏场地时,尽量选择整洁、平坦的场地,选择室内游戏场地时,要将采光性、通风视为首要条件,场地要减少影响学生自由活动的障碍物,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在游戏场地上要根据游戏内容划分固定的界限,例如投掷区、跑步区,要在规定的游戏位置设立醒目的游戏标志物,在器械的规格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新时期高职体育教育专业游戏教学的策略研究张涛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包头青山014000情况来选购,选择相适应的体育用具。

2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

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想达到人们的游戏预期效果,就要在游戏项目的选择上做好和游戏教学内容相关的充分准备,这是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做好合理的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示范和讲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具体示范和讲解游戏内容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游戏教学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游戏活动,教师要运用语言技巧对与游戏内容和规则进行充分讲解,让学生对游戏内容充满兴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及游戏的规则技巧等。在讲解地点的选择上,最好是在游戏场地上对学生进行游戏的讲解,使学生听到游戏的规则和技巧,看到教师所示范的内容。如有游戏需要分组活动,则应该细致的划分各个小组,争取让各个小组成员实力相当,这样才能体现游戏的竞争性。教师在小组成员进到指定位置时要再次讲解游戏规则并进行示范,节省学生摸索游戏规则的时间,提升活动效率。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掌握游戏方法和规则,并做到讲解游戏规则的准确性。在讲解时候,语言要准确、流畅、简洁,示范动作也要到位,姿态优美、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在示范中了解并掌握游戏规则,学到所需要的东西,当学生真正理解游戏内容时,再开始游戏活动。

引导和组织在游戏活动中,老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如果在游戏中学生出现错误情况,老师应该给以指导和纠正,并教其正确的动作,如果出现了学生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为了保证游戏的公平性,老师要及时的阻止违反规则的行为。在实际游戏活动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并实时观察游戏场地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要做到在游戏出现安全问题或其他难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调整游戏,或者喊停,让游戏效果达到最佳化,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

3体育游戏教学总结

在教学控制论中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信息反馈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就要对游戏中的效果及时做出相对应的反应,收集不同的反馈信息,让教学结果和预期结果更加接近甚至一致,培养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动作达成情况及课堂纪律变化的观察力,对收集到的信息认真分析判断,必要时候调整游戏组织方式。

分数制或优劣评价制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采用分数制或优劣评价制对游戏作出合理的评价,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个人表现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对于分组活动,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的变现情况及整体成绩做出相应的评价,及时指出小组在活动中是否遵守游戏规则,对于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也要对游戏中失败的小组要给予鼓励,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指导。

教学总结的意义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发现游戏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时,要及时加以完善,发挥教师组织和引导作用,在评价游戏的情况中,出现失误和差错,要敢于进行自我批评,成为学生的榜样,确保下次活动的评判公平性,对于评价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正面鼓励,在改进中为下次活动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总之,及时评价活动,对活动进行总结是极其重要的,在评价中不仅能充分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反映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情况,在评价后,学生也能体会到游戏活动的价值性,并学会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体育素质。

4结束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