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汇总11篇)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汇总11篇)

 2024-03-04 11:40:40    admin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1篇

4C与4P的融合

提到IMC,必然要涉及到4C与4P两种营销方式,4C与4P是在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下提出的两种不同核心理念的营销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被人为的对立起来。

营销大师科特勒所提出的4P包含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四个关键的营销要素。4P是在单一的社会形态,社会供求不足,顾客需求简单化,媒介传播大众化的情况下所提出的。

IMC鼻祖舒尔茨提出的4C包括Consumer(客户)、Cost(成本)、Convenience(便捷)、Communication(传播)四个关键要素。4C是针对多元化的社会形态、社会供求过剩,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媒介传播趋于细分的情况下所提出的。

4P是经典的营销理论,而4C的提出,似乎是要颠覆4P,认为4P是一个落伍的观念。4C强调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多从用户着想,而不要如4P所说以企业自我为中心进行作业。但在我们的实际作业中,是不是真的要抛弃4P呢?4C真的能指导一切吗?这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两者的焦点矛盾是“需求”的矛盾。4C认为需求源自客户,而实际情况并不然。我们会发现更多的产品的出现不完全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更多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或者市场竞争的压力,而源自企业自身的创造,而后由企业去推动这个市场,制造需求,引导需求。例如,我们可以想象客户是否真的需要3G吗?恐怕真实的需求目前并不多,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一样要推动这个市场。遥遥无期的3G,没有几个消费者知道他到底是什么?但几乎所有的运营商都在抢夺这个市场,并为这个市场推波助澜,在制造这个需求,引导消费者,帮助他们认知3G。

如此说,并不是要否定4C,否定“需求”,只是想说明“需求”是双向的选择,一方面来源于用户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在于企业挖掘用户的潜在需要。那么,4P与4C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4P是基石,是营销作业的基础框架体系;4C与4P二者该构成一个矩阵,以4P为核心基础,4C则从客户化的角度横向作用于4P,并且二者所包含的8个关键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不断的反馈机制,构成一个闭环的循环。

例如只单纯从4P角度去进行策略的制定,我们通常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市场中的竞争态势,从产品导向的角度去进行市场细分。而综合4P与4C来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角度来制定策略,我们会通过用户的反馈机制,了解到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用户可接受的什么样的价格,用户习惯的购买通路是怎么样的,用户所偏好的促销方式又是什么样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综合企业自身与用户两个角度,令用户导向与产品导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更具针对性的指定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next]

因此,4P与4C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营销模型,对二者实行有机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也必会为我们的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非线性的IMC作业

舒尔茨提出的IMC的本质是以4C为核心的,强调的是以顾客为中心,客户需求至上,实行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向沟通。IMC认为现在是一个传播为核心的年代,希望以传播为核心驱动企业的整体市场营销作业。

科特勒在最初提出的4P理论中,并不看重所谓的传播概念,只简单的把其都归结于Promotion之中。但在最近几版的《营销管理》中,可以看到科特勒已经意识到IMC的重要性,专门辟出章节来介绍IMC,强调IMC应用的重要性和益处,但也还只是归于Promotion中。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与证券市场的不景气,导致众多企业是销售驱动型的,而不是市场驱动型的企业,在企业内部几乎不可能做到用传播去推动整体的营销作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Marcom部门指挥产品部、销售部、渠道部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Marcom部门是一个被动作业的角色。因此,舒尔茨所提出的IMC的运用难度是非常大的。

而科特勒所提出的IMC的运作方式更接近于我们企业的理解与实际应用,它是把各种传播工具进行综合运用,用于企业品牌的建立与产品销售的促进。从实用的角度,我们下面将着重阐述科特勒的IMC理念。

很多企业或策划公司在提到IMC时候,只是认为一起运用了广告、公关、活动等等传播工具就叫IMC了,但实际上IMC绝对不是这些工具的简单叠加。那IMC实施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实施IMC的目标可大致分为3个层面:一为获得市场的最大的投资回报率(ROI);二为向市场持续的传达核心的关键信息;三为建立并巩固用户关系与忠诚度。为实现这3大目标,IMC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工具,形成一个矩阵式作业,以达到最佳的性价比。如果只是简单的叠加,每个工具只是线性作业,“整合”的性价比根本就无从衡量,而我们的目标实现也更无从谈起。

而多种传播工具的矩阵式作业的基础正是前面所提到的4P-4C矩阵。依据4P与4C二者的综合分析,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目标受众,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企业采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或是只采用一种手段,或是采用两种,三种,或者全部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实现不同的阶段目标和总的目标,并让IMC成为4P-4C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2篇

2.对媒介内容的研究?

对媒介内容进行女性主义研究就是要揭露媒介文本中被编码的性别涵义,即媒介文本怎样表现女性、表现了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媒介文本不仅限于文字报道,还包括印刷媒体中的图片和电视屏幕上的图像。?

针对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塔奇曼提出了“贬抑”(annihilation)(1978)的概念,认为女性在媒介报道中受到贬低、歪曲或根本不被呈现。媒介的报道很少针对女性的工作、成就、需要而展开;当女性涉及某种行动而跨出其传统角色时,媒介通常予以扭曲嘲笑;新闻报道的“事件取向”与新闻搜集中的“路线结构”使得女性很少被报道,即使被报道,也被媒介以“琐碎化”或扭曲的方式报道。?

女性主义者发现,女性及女性相关议题在媒体里出现的比例偏低,而且憎爱分明的报道强化性别固定成见(stereotype)和传统性别角色,媒介报道的女性要么是男人的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要么是向男人推销商品的性对象,总之女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男人存在的。媒介告诉女性如何做一个完美的母亲、情人、妻子、家庭主妇、秘书――一个优雅的附属品――这一切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父权社会的需要,一旦做不了“快乐的女英雄式的家庭主妇”,女性就会变得特别沮丧和失望。大量的研究发现,媒介报道的固定成见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内有程度上的差别,却并未根除。例如,对美国《时代》、《读者文摘》、《纽约客》和《新闻周刊》四本杂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尽管有关女性在家庭以外的领域中工作的报道数量上升了,但此类报道的数量占女性工作报道总数量的比例没有超过25%,即上升的数字30年来没有超过25%;如果女性不工作,那么她多半是承担家庭责任,而如果男性不工作,那么他多半是在休闲或进行体育活动;面向女性推销的广告商品主要跟她们的家庭责任(如清洁用品、家用电器等)和美丽外表(如化妆品、香水、服饰等)有关。?

在所有的媒介形式中,广告把女性作为社会交易品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把女性视为消费诉求的目标,而且在广告信息中利用父权社会已固定化的女性特点,将商品附加在女性身上,凸显其商品性。所以女性主义者大多关注广告的性别倾向和对女性的贬抑。广告中的女性主要是传统固定成见的形象,如父权制下跟家务活、购物相关的家庭主妇,即使出现了职业女性,也多半会强调父权制对女性的共识:年轻貌美、需要男人照顾、以男性为权威专家等等,女性受到了角色限定、生存空间限定和不合理的贬低。而且,当女性在某些广告中的身份角色难确定时,女性往往凭自己符合父权社会审美观点的外表吸引观众,成为男性欲望的“性对象”,女性身体成为推销商品的符码,失掉了主体性。?

约翰・伯格在《看的方法》一书中针对广告中的女性提出了“被看的女人”这一观点。“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这不仅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决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女性自身的鉴定者是男性:被鉴定的女性。这样她就成为一个对象――主要是一个视觉对象:一道风景”。(Berger,1972:47)“被看”是女人的命运,“看”的动作归于男人,即使女人看女人,她们也不是用自己的眼光、而是用男人的眼光去看。因此才有了对着摄像机镜头做出各种展示姿势的女模特,或清纯玉女,或扮性感尤物进行挑逗,这些女性所期待的就是被男性观看、得到男性鉴定者的肯定。在父权制和商业性的合谋下,广告中的女性逃脱不了“被看”的命运。?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3篇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性别传播”研究这一传播学“边缘”学科的历史兴起、研究领域及其对传统学科的挑战。它70年代兴起于西方,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传播内容、女性受众。需要强调的是“性别”一词特指社会性别(gender),而非生物性别(sex)。性别研究进入传播学研究的时间虽不长,却因其独特性和批判性而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性别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传播学的兴起是在二战结束后;从60年代起,女性主义运动在西方风起云涌,对“社会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研究的重点;传播学与性别研究的结合出现在70年代末,从那时起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因为它历史短,加上整个女性主义话语在80年代的中国处于“知名度很高而能见度很低的位置(冯媛,)”,“性别与传播”这一课题并没有在中国传播学界引起太大的注意,或者说,它处于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边缘”位置。

女性运动走向高潮的六、七十年代,众多学术刊物并未受到社会运动的影响而对女性与大众传播的关系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这一点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题目就可以看出。1977年之前,《传播季刊》每年只有一两篇有关女性的论文;1977那一年总共出现了8篇相关论文,同年,在该刊物的年度索引中才有了“少数群体(miniorities)”这一分类,女性、黑人、亚裔等等都归入此类别。其他大众传播期刊也忽略了这个题目。《报纸》(Gazette)在1967至1981年之间没有一篇有关女性的论文;《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从1961年(创刊)至1971年十年间只有10篇文章是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1971至1977年间共有7篇。?

1978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美国“性别与传播”研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传播学女研究者盖尔・塔奇曼与他人主编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集,该文集是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汇编。该书为美国女性传播研究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版标志着“性别与传播”研究浮出水面,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此之前的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只能算做研究的早期阶段。这本书建议研究女性与传播应该探讨:1.女性在媒介中如何被描绘:2.在这些媒介中工作的女性。

经过二十多年扎扎实实的研究,“性别与传播”研究在西方已经相当成熟,它是从性别(gender)角度及性别观点出发研究传播中的现象及其本质的学科,包括所有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杂志、报纸、录像、图书、网络、以及广告、公共关系、有线电视等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女性学和传播学;有三个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传播者(从业人员)、传播内容(女性形象问题)和女性受众。虽然“性别”(sex)包括女性和男性,但是“性别与传播”研究主要关心女性,因为在目前传播现实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是女性而非男性,女性视角更能体现该研究的批判性和独特性。?

1.对媒介制作的研究?

对媒介制作的女性主义研究主要关注各种新闻媒体里女记者的工作。但是在全世界媒介工业普遍地由男性统治,在西方社会里尤其由白人男性统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一份报告比较了加拿大、厄瓜多尔、埃及、印度和尼日利亚五国的情况后,得出结论:“在每一个国家中,女性在男性的媒体世界里都是绝对少数”(Unesco,1987)。?

近年来,西方国家里,女性进入新闻院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我国也出现了这一趋势),有人称之为“性别转向”,公共关系和广告界内的女性如此之多,以至于出现“粉领”或“紫领”这样的称呼。这股趋势说明女性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媒介制作的某些领域,但是女性从业人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媒介工业内的性别歧视就会自然减少,受组织、结构、社会及专业等因素制约,媒介组织内的性别歧视并未消失,反而以一种更隐蔽的形式运作。比如,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里,广播听众已经转向电视,广播失去了昔日荣耀的地位,在电台工作自然也就缺乏竞争性、收入不高,于是男性不愿去电台工作,由女性来填补这些空缺。与此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播仍旧是最普及的电子媒介,电台工作在这些国家里收入不错,因而男性都愿意来电台工作,比如在厄瓜多尔的广播电台里,90%的工作人员是男性。所以,西方国家的电台里,女性工作人员数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上升,相反,是男性地位的上升和女性相对地位的下降。?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4篇

**年进入到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期,云品牌才真正进入实践阶段,围绕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品牌塑造成为企业及个人的共同诉求。

一、什么是品牌?

熟悉品牌由来的人可能知道,品牌(brand)最早源自于古挪威词brandr,愿意是“烧灼”的意思。畜牧业的时代,家家养牲畜,为了区别自己的牛马羊,就会在动物身上烙下印记,明确归属。

可见,品牌的原意是“烙印”。

既然是烙印,品牌就是顾客对产品一系列综合印象的总和。作为咨询公司,我们也有自己的方法论,我们更多强调品牌是企业针对目标客户的一系列承诺。

无论何种定义,烙印或者印象是最核心的关键词。这也就是意味着品牌的发生地在顾客的心智当中。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通过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客户和员工满意的利益共同体。

21世纪是以智取胜的时代,21世纪商品物资丰富,而人们的精神世界空虚是普遍现象,企业用工具制度框着员工也是常见现象,为了产品的营销打仗无章法无规律,企业乱糟糟,人心散漫。那么,如何使得企业健康发展,使得企业家、员工、家人能够人生快乐、事业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财富滚滚呢?对内抓源头――抓企业的人,人的灵魂、老板的灵魂、员工的灵魂、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灵魂,这些都摆正了,哪有不对的呢?员工满意的最大化就能赢得顾客满意的最大化,顾客满意的最大化就能赢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张太极图,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组织!

2、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互联网思维,让我们更混沌,更迷茫!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品牌意识!无论是你个人,还是产品,还是企业,只要你需要交际,需要营销,需要活动,必定有品牌烙印,任何时代不过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最好都学点品牌,无论是为了个人社交还是为了商业利。

3、品牌是消费者心中的烙印

品牌不仅仅是商标、产品,它更是企业与消费者情感上的沟通。在我们脑海里,你心中最喜欢的品牌有哪些,为什么?

4、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C赚更多的钱!

通过品牌建设,以少投入获得多回报,产生持续和长久的价值:增加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升竞争力;提升企业美誉度与知名度;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强化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品牌传播策略:分享,互动,趣味,透明。四步走,四步紧紧相依,互联网思维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时代,李老特意强调:先有粉丝,才有产品,才会有品牌。

当前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傻瓜式的社会模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精简化,人越来越傻瓜式,而未来的互联网时代,将是神仙干架,平民遭殃的格局,也就是老大、老二商场干架,出局的却是老三,想生存,就必须把握核心竞争力,做到行业前两位。

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跳不出六度空间思维,未来的互联网人与人沟通交流,不会超出六步,就可实现对接,那么当今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企业,实现创业,想要在21世界的中国当前经济模式里面分得一杯羹,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分析,懂得插位思维,寻求市场行业缝隙,插进去,最后在扩大这个缝隙。

四、云品牌几大特点:

1、口碑式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圈子化日趋严重,人们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每天接受着过量的信息,为了抵御狂暴、无情的营销信息,人们自发的结成联盟,用圈子化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信息壁垒,过滤掉过剩信息。对于企业来说,用户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在以SNS、IM、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化媒体中,出没于近乎封闭的群体中,品牌的传播与塑造变成了一种自发的形式,用户在使用产品后,如果满意会在自己社交媒体上传播,这种病毒式传播而带来的口碑成为目前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策略。

2、品牌回归本质

“社群”关系在移动互联网的作用非常明显,他们有种相似的价值观,社会阶层、文化层次、生活背景也极其相似,因此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事、朋友、同学、信任网友的推荐,对于传统广告有种本能的排斥。在广告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广告50%是浪费的,可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比率要达到80%。用户一方面在排斥来自官方的的广告宣传,而另一方面自己却甘愿做自己喜爱品牌的免费宣传员,在使用一款好的产品时会在社交媒体上推荐给自己的小伙伴。因此,用户对产品的判断不相信广告怎样宣传,而相信实实在在的体验,这就回归到了对企业品牌本质的需求,容不得弄虚作假,移动互联网缩短了产品和用户的距离,让品牌的传播不再是企业―广告媒介―消费者的模式,而是产品―消费者的双向模式。

3、注重数据沉淀

在时下如火如荼的O2O时代,传统商家迫切需要与互联网结合,O2O发展的过程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垂直化、本地化O2O服务是目前发展的主流,微店、百度直达号的推出,让传统企业看到了曙光,在用户消费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及分析有助于制定更加适合的营销模式及产品设计方案。数据沉淀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中之重,对精准目标群定位、节省营销运营成本、调整产品方向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品牌跟着用户走

移动浪潮和社会化媒体,把消费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分享对事件的意见、分享各自体会、分享对产品的评价、甚至分享对某一个菜品的味道。他们分散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种各样的圈子里,因此一个企业的用户也随之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品牌塑造、产品推广从原来的一枪一个子弹变成了大规模扫射,焦虑成了传统企业共同的感知。云品牌的“云”的意义正是在此,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用户在网络世界里看似居无定所,实则有规则可循。品牌营销第一步在用户定位上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目标用户群足够清晰,在选择合适的营销阵地时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及资源。品牌通过碎片化的形式塑造,通过一种看不见的形式在滚雪球,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一个品牌的优劣很快便得出结果。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5篇

传播近义词

【近义词】:散播  宣扬  传扬

【解释】:

传扬: chuán/zhuàn yáng

1.传播,宣扬。

传播: chuán/zhuàn bō

①散布开去:传播技艺|借助现代化通讯设备,信息得以及时地广泛地传播。②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借助于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信息、情报、意见、感情等的过程。是与人类同时产生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工具和方式。

宣扬: xuān yáng

1.广泛传布;传扬。  2.谓张扬于外。  3.对众讲解﹑说明。  4.高声念诵。

散播: sàn/sǎn bō

1.传播。  2.散布;分布。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6篇

整合营销传播

稍微梳理一下过去数十年营销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营销观念经历了消费品营销(50年代)→产业营销(60年代)→非营利及社会营销(70年代)→服务及关系营销(80年代)→整合营销(90年代)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再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已经不受欢迎了,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并长期维持与各利害关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

因而,以提高利害关系者对企业的认识度和信任感为目的的企业传播活动成为企业必须的经营活动。企业面向内、外部开展的所有形态的传播的整体化--整合营销传播(IMC),越来越多地得到当今企业的青睐。

本期编发韩国籍管理学博士申光龙先生的两篇文章《整合营销传播:IMC》和《IMC的9S模型》,希望能进一步加深读者朋友对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认识,并为广大企业实施IMC战略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本期介绍北京三木广告公司编著的《整合营销传播》一书,或许能给关心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读者更多参考和启示。

IMC的定义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Outside-in)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 Interest Groups)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即为了对消费者、员工、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害关系者(Interest Groups)和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各种社会团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应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

这一观点算不得很新,发源于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Communication Synergy)”概念,但直到90年代才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整合营销不仅以消费者,而且还把从业人员、投资者、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利害关系对象;不是对这些对象进行一次性整合,而是分阶段一步步地进行。目前,不仅美国、日本、欧洲等先进国家的市场,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商品市场也逐渐趋向饱和及均衡状态。对于企业,以产品竞争力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化变得很困难;开发创造性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变得很难,即使开发出新产品,由于技术市场的发达,仿制品会很快上市,产品的'先占效果难以实现;至于价格战略,降价固然重要,但也难以与低价的无商标产品(No Brand Product)竞争;何况通过合理的流通渠道节约费用降低单价的方法更有其限度。因此,通过IMC战略所追求的战略传播整合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

IMC的观点

IMC是随着历史发展产生的概念。一方面,企业营销管理者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如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与购买的多样化等,纷纷根据自己的立场或目的执行营销机能。而“4P's”各要素间缺乏相互补充的连贯性,这就迫切需要能够调节和整合各种营销活动的新概念。IMC提出的“4C's”理论对现代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害关系者间的沟通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面临着替代商品(Same Value Product)泛滥的市场状况。企业主导下的致力于产品开发的传统营销概念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暴露出缺陷,消费大众也开始显示自我,形成独立存在。因此,通过大众媒体接近更多消费者的“大众营销”逐渐被以消费者个体为对象的“1对1营销”所取代。“物资不足时代”的市场营销方法开始失去效果,把消费者平均化的“通用(One-fit-all)”型传播也失去了以往的威力。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7篇

传播幸福

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热。茂密的竹林枝桠间,知了不知疲倦地高歌着,和着蛐蛐动听的嗓门,不远处的田间地坎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声……组成了一首婉转美妙的夏日交响曲。老人们悠闲地坐在竹摇椅上,摇着蒲扇;孩子们围着大树无忧无虑地跑着……多么幸福的场景!

作为村里村嫂的带头人,妈妈却无暇顾及这惬意的夏日美景,在家里不停地打着电话。原来,明天是周末,妈妈要组织镇里的志愿者们一同去更偏远的三溪、梅溪、徐家培三个村子做志愿活动。当然也少不了我这个“热闹分子”。

清晨5点,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和妈妈早早地起床了。麻溜地收拾一番后,妈妈带着我,和志愿者叔叔阿姨们在村口的香樟树下集合,大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驶向大山深处。

我坐在妈妈的电瓶车后座上,抬头望望,天空湛蓝深远;举目四顾,山间云雾缭绕;置身其中,恍若徜徉在童话故事的仙境里。为“掺和”此次“盛会”,虽然我得比平时上学起的更早,可心里却充满了兴奋感。

到达目的地后,叔叔阿姨们便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始了。镇里电器修理行的王叔叔负责修理爷爷奶奶家里坏掉的电器;妈妈带着我和其他阿姨们挨家挨户向孤寡老人们分发一些生活用品,并帮他们打扫卫生……

爷爷爷奶奶见到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人小力微,但也尽力做着力所能级的`事,帮王叔叔递工具,跟阿姨分发用品,不时有爷爷奶奶夸我懂事、听话。虽说跑腿不轻松,但耳边听着赞美之词,脚下仿佛跟哪吒兄弟借了风火轮,倍儿溜。

午饭过后,是最令人期待的娱乐时间,叔叔阿姨们带着老人们来到了村里的礼堂,大家纷纷上台,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妈妈是个戏迷,她先带头唱了一段老人喜闻乐见的越剧——《兴冲冲奉命把花送》,几个阿姨跳了一段自创的广场舞《卓玛》……看得爷爷咧着无牙的嘴合不拢,乐得奶奶满脸的褶子似乎填平不少。歌声、笑声、掌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有人说幸福似阳光,洒在人们的心间;有人说幸福似清泉,滋润人们心田。我认为幸福是妈妈哼的越剧,是阿姨挥动的扫帚,是叔叔捶打的“叮咚”声。这是妈妈们的心愿,也是我的梦想。

我愿守护妈妈们的心愿,延续这个梦想——做一名幸福的传播者。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8篇

信息通道越丰富,广告主和受众面临的选择就越多,注意力被分散和稀释的可能性就越大。如何在渠道多元的纷争中发出声音塑造品牌,成为新形势下传统广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近两年,上海广播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大了品牌传播的力度,营销与经营并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上海广播的传播手法

1、利用行业媒介,进行平台价值的宣传

上海广播的品牌传播自20**年初开始发力,首先体现在对传播平台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大力推广上。

20**年伊始,以“上海广播逆生长”为主题,借助**年底广告收入盘涨的势头,上海东方广播公司利用行业平台开始了“蓄意”宣传。2月,《中国广告》杂志用10个页面的版面刊登了一组上海广播的特稿文章,分别是《上海广播媒体的价值在创新中提升》《上海广播的价值升级与“私人”定制》《透过音乐,做消费者的好友》等,以采访的视角对上海广播的传播价值进行了全方位阐释,其中既有对内容创新、平台布局、经营理念、创意策略的介绍,也有对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两大频率的推介。3月,这组文章稍加修改,配以“上海东方广播公司”的视觉标志在《广告大观》《广告人》等杂志上再次出现,梅花网等行业网站也刊登了类似“采访”稿件。5月,SMG广播广告刊例调整说明会召开,相关行业杂志刊发新闻稿,并对新闻广播和动感101两个频率进行了推介。

2、积极主动发声,传播广播改革的理念和规划

20**年6月,在完成“大小文广”合并之后,上海文广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广播业务层面。6月9日,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成立,12套广播频率整合于一体,_、人民网、新浪上海、东方网以及东方广播网、SMG官网等媒体相继报道这一新闻。与此同时,SMG高层开始接受杂志专访,详细阐述此次上海广播改革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设想。6月底,《中国广播影视》刊登《上海广播求变》专题,讲述上海广播改革的背景、亮点和举措,提出了“尊重广播的主体地位”“尊重广播规律”等观点,这篇文章很快被发布到网络,传媒网站竞相。接着,《中国广播》8月发表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建军的专访,再次解读上海广播改革。深度文章的先后涌现让上海广播的变革显得隆重而有韵味,相关话题引发业界对于广播发展转型的关注和讨论。

此后不久,SMG推出公益媒体群,旗下2套广播频率和2套电视频道转型为公益频率/频道,不考核视听率、非广告经营。此举再次引发传媒圈极大关注,成为业界竞相讨论的话题,《_》《_》《经济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网等媒体同日刊发这一消息。相较于改革试水的探索意义,上海文广此举更收获了品牌传播的效益。

3、音视图文并用,立体构建电台广告形象

相对于电视和平面媒体,广播广告的创意和制作一直没有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上海广播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将广告创意提升到经营构成高度,作为吸引客户投放的重要因素,而且率先把创意用到了电台广告宣传上。20**年起,上海广播连续推出《只听最贵》《八点广告一位难求》等数支广播广告片,段子式的幽默创意,辅以音效的渲染,让听众一笑之后留下深刻印象。形象广告还获得了行业评比大奖,在业内得以传播,诸多电台效仿。

广播之外,上海广播开始在视频、平面渠道展示上寻求突破。借助招商会时机,发布了《听见上海,听见你》(全英文配音版)和《上海广播广告・尼尔森报告篇》两支制作精良的视频广告,并印制了精美的《新广播、新传播》的广告宣传图册,用全新的方式向客户传达传播价值。这些视频在发布会后借助多种渠道、多个平台继续传播。为了配合招商和行业竞标,除继续利用行业杂志进行整篇幅推广外,上海东方广播公司积极接受钛媒体、广播广告圈等新媒体平台的采访,不断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经营理念,并不断参加行业论坛、行业活动,发表观点,形成立体化的宣传态势。

4、异业合作,开展跨界传播

五年之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与幸福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在飞机机身喷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标志,进行广播品牌的空中宣传。20**年,上海广播成功将广播声音引入地下轨道。上海广播与上海地铁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业缘关系,双方各取所需,于20**年开发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上海广播而言,品牌宣传和自我营销的意义重大。今年5月,上海地铁推出四座主题音乐车站,东方广播旗下“动感101”“经典947”“KFM981”和“Love Radio ”四套音乐频率分别为四座地铁车站量身定制专属广播节目,节目内容和曲目每月更新。乘客在这四座车站的通道和站厅能够收听到风格各异的音乐节目,还能在乘坐和换乘地铁的过程中听到知名电台DJ灌录的各种安全提示。同时,上海广播在地铁站台和换乘通道投放了大量的通道广播、巨幅展板,甚至设计了特殊造型台,用以宣传各频率。在此之前,上海欧美流行音乐频率KFM981开播,曾包揽一辆地铁专车,打出“爱乐号文化列车”的口号,在车身、车门、车厢等处投放了大量的海报、贴士和扶手广告。

二、上海广播的传播策略解析

数字显示,上海东方广播的市场占有率从20**年初的飙升至20**年1月的,成为上海收听市场名副其实的霸主。资源整合、节目改版、新增频率一系列措施为其经营创收推波助力。在这其中,我们看到上海广播上下联动,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广播品牌加以推介。无论是高层领导对广播发展布局的适时解读还是旗下各组织单元(广告部门、各频率)的宣传呼应,其中既有对上海广播品牌整体推介,也有对各构成部分特点的充分展示,直接或间接地向目标消费者――受众、广告客户甚至投资者传递“信号”。从其传播手段来看,有些是资源置换,有些是付费推广,有些是顺势借力,有些是主动营销。

从传统的广告杂志、行业网站到新锐媒体、社交平台再到人流量密集的轨道交通,上海广播突破“自说自话”的传播路数,将形象推送至更多更广的渠道,提升行业影响力,直抵受众,并提振客户投放信心。因势利导,传播自身动态和观点,并将品牌传播的效益导向营销和经营,是其高明所在。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传统广播除了要做好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等方面的长远规划外,对于品牌传播功能不容忽视。适时、及时、恰到好处的品牌传播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然,品牌传播也是长期、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上下联动,有机配合,整合推广,方能见到当下或长远的效果。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9篇

姓    名: yjbys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9年8月22日

身份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79cm 体    重: 70kg

户    籍: 山东青岛 现所在地:

毕业学校: 广西大学 学    历:

专业名称: 新闻传播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五年以上 职    称: 初级职称

--------------------------------------------------------------------------------

教育/培训

9月 - 7月 武汉大学 新闻学 本科

9月 - 7月 广西大学 新闻学 硕士

--------------------------------------------------------------------------------

工作经历

青岛农业大学   207月 - 207月

企业性质:国有企业 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

担任职位:文体/教育/培训类-高等教育

工作描述:新闻传播科班要,专业的采、编、策划能力。专业的普通话标准。

离职原因:考取研究生

--------------------------------------------------------------------------------

技能专长

语  言  能  力: 英语 大学英语6级 ; 普通话 标准

计 算 机 能 力: 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

技  能  专  长: 新闻策划、采编写;播音主持;家教;教育培训

--------------------------------------------------------------------------------

求职意向

求  职  类  型: 兼 职

希  望  职  位: 文体/传播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10篇

许多人开始写作文章宣传自己或者产品,但是笔者最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的传播非常有限,而一个好的文章没有得到好的传播的话,很难以一个好的展示获得意向的传播力度,笔者认为目前许多个人站长在文章发布的时候,缺乏一个传播意识以及平台,其次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情,今天笔者就分享实战文章传播的实战案例,给予各位站长一个参考,

对于文章传播大致上可以分成几大部分,一、策划命题,二、写作文章,三、选择平台,三,引导传播。而很多个人站长在写作过程中,只是注重在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或者心里有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文章可能受众不是很大,例如笔者这篇文章找到的就是为了解决文章传播而写的,发布投稿在站长网是原因是这个平台写作的很多,因此无形中就增加了文章的受众和传播,下面笔者分享下笔者的文章传播思路。

一、专栏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专栏,不管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专栏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的展示个人实力以及品牌美誉度,很多人写作专栏还添加的链接的这个问题之前有站长和笔者交流过,对于个人专栏而言,尽量发布一些比较体现自己实力的文章以及受众面比较多的文章,这个对于个人品牌和业务有一定的价值,而发布时候通常有选择性或者全部发布,将一些比较精品的文章作为大力传播,这个专栏能吸引业务和伯乐邀请你开通一些难度比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专栏,与此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人,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圈。

二、人脉

人脉传播这个是在站长群说得最多的一个事情了,为什么个人站长需要不断的拓展人脉关呢,或者说你已经拓展了这么久人脉,如何利用好这些人脉资源进行合作,是个人站长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文章发布是最好的一个合作,例如我们写好一个文章,大部分站长都是有独立博客之类的,或者上面说的专栏,让他们进行一个,而这些人脉资源所做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用户受众就会不一样,所以在发布的时候很容易拓展开自己的人脉关系或者粉丝圈,这个只有联合起来才可以实现的,而这个主要以博客发布,或者微博传播等等,

三、媒体

四、自动

项目传播计划如何写范文 第11篇

品牌年度传播计划,这是一个很能吓唬人的概念,很多时候会被负责品牌管理的总监当作向老板和上司申请下一年度预算的工具,也被广告咨询公司当作“专业”的幌子,仔细推敲起来,品牌年度传播计划,看起来是一个“伪计划”、“伪规范”、“伪专业”的代名词,因为“年度”的时间过长、“传播”的内容太多、“计划”的要求太细,而被很多管理者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干脆就是表面功夫:即使有了这么几张纸,具体执行下来只会是面目全非,白忙活一场。

然而,尽管明知道是白忙活,好多企业,特别是规模大一点的企业,每年年底,还是要折腾一番,是赶时髦充面子吗?不是。老板也知道这东西如果做得太细,细到每个月在某一个电视频道上花费多少银子,纯粹是在做一场好看的数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老板让品牌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去做这件事,更多是为了让下属对下一年度的生意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生意从哪里来?销售目标如何实现?为完成销售目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组织和团队成员如何协同作战才能更好地完成销售任务?

寻找生意的突破口

寻找生意的突破口,是制订年度传播计划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未来的一年里,想让企业所有品类、所有品牌产品,在所有渠道和月份都均衡增长,是不可能的。管理者要学会抓重点,集中精力和资源于重点品类的品牌产品上,以重点产品带动周边产品的生意。“集中”,是一个简单可行的生意哲学,但往往被人忽视。管理者为了冲销量,很容易一时冲动,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推出更多的新产品和开发更多的新渠道,结果精力和资源分散,应该重点扶持的没有扶持好,想重点培育的新产品没有培育起来,两头都没顾上,

找出重点销售渠道和销售淡旺季,然后找出各个月份在重点销售渠道上主推的品牌产品,是生意取得突破的关键。如果是老产品,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增长率 / 相对市场占有率”比值作为系数,按波斯顿矩阵对企业的所有品类、品牌产品进行归类,巩固金牛产品,扶持明星产品,谨慎对待问题产品,放弃瘦狗产品;如果是新产品,没有市场占有率数据,那就直接通过该产品的重点销售渠道实现突破。

这是一种理性的筛选方式,但仅仅依靠这种筛选方式判断未来把销售重心放在某一产品或渠道上,是不负责任的决策,管理者应该将分析的结果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结合进行考虑。如果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是高端产品,那么不管目前高端产品在企业里多么弱势,都要分配一定的资金和组建强有力的团队去培养它,因为它代表着企业未来的生意机会。

合理确定目标销量

知道在哪里用力之后,接下来就是告诉自己,下一个年度,业绩上想达到什么目标,销售额要完成多少。目标销售额不能定得太低,因为销售人员的激励和渠道商的返利全都是根据目标销售额来确定的。目标销售额定得太低,销售人员和渠道商不仅没有业绩压力,不会想尽办法提升业绩,而且超额完成部分会让企业的激励与返利费用剧增,直接侵蚀企业的净利润。反过来,目标销售额定得过高,销售人员和渠道商心想死活也完成不了,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便会打歪主意捞钱,比如压货、窜货,甚至会携款潜逃,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增。

其实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大致是差不多的,除非下一年有重大利好的产业机会出现,或者整个行业出现危机。假定未来一年的市场环境相对平稳,对销售额的增长估计就可以参照前三个年度的平均增长率进行估算,但要稍微拔高一些,好像踮踮脚尖就能吃着架上的葡萄。

有了目标,就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让销售人员和渠道商一起按月份将目标销量细分到各品类、各品牌产品、各渠道的销量上,这样承担目标销量任务的渠道商才会有压力,他们会琢磨:我现在处于一个什么状况?以我现在的能力和资源,下一个年度我能达到这个目标甚至超出这个目标吗?如果不能,那么传播和渠道上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可挖掘的空间?我该作出哪些调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