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热门4篇)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热门4篇)

 2024-02-27 13:12:58    admin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研发项目 管理现状 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然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公司的共识。但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研发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在科技公司内还未得到系统、成熟和广泛地应用,往往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细节控制不严格,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或产品品质不达标,最后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科技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实施和加强研发项目管理,已成为提高技术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一、研发项目管理及其特点

与普通项目比较,研发项目具有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具体来讲,研发项目旨在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全新的知识进行探索,能否有成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的多变性、研发项目的难度及复杂性、研发人员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以及研发项目成果的抽象难度量性,进一步加大了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同时给研发项目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较一般的项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它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运用更多的知识、手段、技能,管理工作更加复杂与繁重。

优秀的研发项目管理必须在确定的研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一支高水准的研发团队,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研发流程,同时利用适合的项目管理工具,严格控制研发风险,辅以绩效管理充分调动研发团队的积极性,确保在预期的成本与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研发项目管理的现状透析

项目管理被介绍到我国后,受到了重视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目前,项目管理仅仅在传统的建筑业上得到较大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研发项目管理近年来才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得到重视,但因起步晚,管理中还普遍存在诸多问题。

1、研发项目管理认知现状

我国的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技术创新认知存在误区,进而导致研发项目管理不能准确定位,在源头上就偏离了方向。一方面,许多科技公司强调革命性创新,而忽视技术积累,不顾自身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以及技术状况,盲目地追求技术突破,项目立项缺乏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重视技术创新,而忽视研发控制管理。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而忽视新产品风险性的特征。对研发控制管理重视不足,导致研制过程出现技术状态不定、研制经费不足等问题,使技术创新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2、研发项目组织管理现状

组织管理主要是指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来整合企业的资源,提高研发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当前,科技公司组织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第一,缺乏针对研发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许多新项目的计划管理混乱,没有形成有序的组织和衔接,各级领导对项目的管理职责不清,职能重叠也严重,加大了组织内耗,降低了决策效率;第二,管理人才缺乏。研发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掌握的项目管理技术有限;第三,激励方式单一。由于研发成果比较抽象难以度量,企业的奖励措施往往仅限于重大成果和贡献。然而,项目研发中会遇到各种技术困难或受到其他因素干扰,研发团队的积极性容易受挫,加之具有较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较高的期望,固化单一的激励方式不利于调动团队人员创造性,工作效率低下;最后,技术等级和专业分工不清晰。混淆的专业等级以及专业化分工影响了人员配置、职能分配,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研发团队有效地合作。

3、研发项目流程管理现状

目前,科技公司在研发流程管理上非常薄弱,缺乏系统全面的流程管理框架。一方面,许多科技公司还没有提出研发流程管理的概念,仅仅把研发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即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测试、交付使用和后期维护。每个阶段的界定缺乏标准,各阶段没有明确的工作步骤,使研发项目启动时就存在许多先天不足,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企业无法对研发状态进行控制和考核,无法确定研发的最终结果,更无法快速地查明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由于流程定义不详尽,造成新员工培训的困难,无法迅速了解公司研发过程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公司缺乏研发项目的整体规划,无法对各阶段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及时解决研发过程中的偶然问题以及合理地配置人力、技术等资源。

4、研发项目运行管理现状

认清研发项目管理的内容,奠定研发项目管理的组织基础,统筹安排研发项目管理的流程,是做好研发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科技公司还需不断加强研发项目运行中的管理。目前研发运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进度跟踪与协调。研发项目都有进度安排,但因缺少实际的跟踪监督,项目过程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利于问题的发现与纠正。随着研发项目的不断增加,部门协调和沟通工作也在不断增加。但因具体管理规定、考核机制的限制,跨部门沟通效率低,不可避免地产生进度不协调甚至摩擦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第二,成本管理不严格。研发人员的考核指标主要为研发项目的效率或效果,使得过度追求高的技术指标和快的研发周期,而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成本管理不够严格,资源浪费严重。最后,缺乏对市场趋势敏感度。因为缺乏与市场人员的有效沟通,研发人员对客户需求、客户偏好缺乏深入了解,不能积极地调整产品的战略规划和准确把握住未来市场的需求,后续风险大。

三、研发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通过现状透析,笔者认为当前科技公司研发项目管理亟需优化。每个公司因管理水平、战略规划和研发项目的差异,具体优化措施不尽相同,但总体思路应该是以流程为核心、研发组织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成本、质量和进度控制,注重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利用,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1、清晰定义项目流程管理

首先,科技公司应当提高项目流程管理意识。在甄别出研发工作需要进行的活动后,对识别出来的任务进行系统的结构化梳理与管理,进而明确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标准和行动任务;然后,识别各个阶段开展的关键活动以及对应的关键因素,确定研发项目管理过程的重心;最后,针对各类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基本研发流程基础上,对研发流程进行动态匹配,制定高效的实施流程,以实现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首先,科技公司应当建立针对性的研发项目管理组织,全权负责研发项目管理。其中突出负责人作用,由专职的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相关工作的及时汇报。然后,提高项目管理团队中各成员的选拔要求,加强后期专业培训,全面提高项目成员的专业能力,科学地进行研发与管理。再者,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和奖励体系,刺激研发团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考虑研发项目本身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要衡量不同类型人员不同的奖励需求,进而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如对研发人员要从单纯的物资激励转向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最后,厘清专业等级以及专业分工,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明确各个组织成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使得人尽其用,权责清晰,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作用。

3、以市场为导向,现有产品为基础

研发项目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项目组必须提高市场意识,通过增设市场代表,及时向研发人员提供项目开发产品的市场技术状况、竞争对手现状、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等,对研发方案进行动态调整。但不能一味追求新产品的歧异性,而忽视相关性。研发人员应当以现有产品为基础,深入分析新产品与现有产品的市场相关性、生产相关性以及技术相关性,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协作关系,既避免浪费,又使新产品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4、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很多科技公司还没有强烈的成本意识,需要加强全体人员的成本观念。人作为成本管理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科技公司一方面需加强自身成本管理人员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善于使用“外脑”来解决非经常性、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作。在具体的项目研发过程中,对每项研发任务需根据任务特点和现有情况进行成本分解并做好预算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考核制度和数据化的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切实跟踪预算执行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奖惩相关人员。公司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成本预算考核指标的建立是一个根据公司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补充完善的过程,固化的指标只会阻碍创新。

5、加强内外部的沟通与交流

研发项目管理现状分析中已指出科技公司对内缺乏各部门的协调,对外缺乏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加强企业内外部沟通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研发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团队需要事先做好项目关系人分析,制定项目沟通计划。在沟通计划中,充分考虑内外部关系人的信息需求,设计不同的沟通方式。随后,项目管理团队必须主动参与沟通、及时沟通、定期沟通。其中主动沟通尤为重要,研发团队不能“闭门造车”,需要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来合理分配资源,需要主动调研市场,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来制定研发计划。最后,针对信息沟通过程中的失真或丢失现象,建立沟通反馈机制。虽然增加了沟通的复杂性,提高了沟通成本,但通过信息的比较与核对,能确保沟通的正确性,促使研发项目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艳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项目管理及其风险管控[J].管理研究,2015(6).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 第2篇

随着我国科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科技管理与科技项目绩效管理作为重要的企业管理手段,应科学构建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和科技管理创新流程来设计科技管理绩效的管理架构,并提供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与绩效管理挂钩,进而通过科技管理创新来管理绩效。通过分析我国科技管理创新和管理绩效现状,介绍科技管理创新的总体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

管理绩效;科技管理创新;现状分析;框架设计

我国近些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这为我国科技投入的绩效管理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完备的设计理念。

1我国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现状分析

我国科技管理绩效评价和科技管理创新已经在相关部门的整体协调下建立起一个管理框架,在管理活动设计中,组织、规划、领导、控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进行科学管理创新时,忽略过程和控制。科技管理创新需要理论论证和实施过程,在科技管理中,一般会以论证、计划、实施控制、收尾验收等方式在管理部门进行验证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会有很大的困难。在一些专业领域中,真正影响科技管理创新成果的是实际过程,当管理不到位时,科技管理创新项目就会缺少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对不同的项目缺少分类和评价,从而产生错误的导向,影响绩效管理。一些创新项目以多种类型出现时,其评估时间也是不足的。第二,管理过程落后,缺乏节点控制。在很多科技绩效管理中,不能够真正从管理出发,管理的过程缺乏创新性,不能建立科学的科技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在一些科技管理创新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运用到节点控制,而大多数的设计和控制已经成为决定和影响立项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不足。科技创新在没有建立风险意识时,不能制定出合理的科技管理风险,而风险防范意识的不足对科技管理创新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我国科技管理创新评价中诸多是由非技术、非学术造成的方向偏离,很多是以行政干扰为主,从而在科技管理创新中造成损失和浪费。

2科技管理创新和管理绩效框架设计

在科技管理创新中,组织建立市场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是进行绩效评价和管理的有力前提和保证。在进行科技管理创新设计时,绩效管理需要构建有效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对科技管理创新而言,科技创新项目的利益和受益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科技管理创新发起。各个科技管理创新规划小组在制定管理创新战略决策时,应制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在科技规划中能够按照已制定的方向进行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在科技管理创新项目进行申请和审批时,要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第二,科技管理创新执行。科技管理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和项目成员要跟踪推进项目落地与执行,并负责整个科技管理创新的全过程。第三,科技管理创新管理。科技管理机构对科技创新项目应实施立项管理,并根据流程做相应的流程实施、验收、跟踪等,对每一个流程的绩效进行管理,而这种管理单位多出现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部门,因此,职能应根据具体部门进行落实。第四,科技管理创新服务。科技管理创新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主要由各个专家团队组成,负责在科技管理创新的研究上提供创新项目规划的决策支持和评议,通过专业的服务机构提供评价服务。第五,科技管理创新监督。科技管理创新监督需要社会公众及各级科技管理创新项目团队共同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将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发挥公众监督的整体效益。通过以上设计,能够明确体现出科技管理创新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立体式设计架构。项目的规划和管理由科技战略层、决策层、科技规划和审批等部门构成,在科技管理创新项目执行过程中,服务层和创新团队十分重要,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科技顾问机构和服务机构做好科技管理创新的前期和后期工作。

3结语

在构建科技管理创新体系过程中,应从利益关注的角度出发进行科技管理创新项目的设计和管理,从质量控制的角度进行科技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价和管理,通过对科技创新项目关键控制点的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在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各级管理体系共同建立并监督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二者衔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复杂问题。

参考文献:

[1]霍兰.科技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科学与管理,2002,(05):110-111.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 权变管理 环境变量 管理模式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

科技期刊理想的管理模式、管理技巧、管理措施等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都要在相对应的特定环境中才能得以显示。权变管理理论就是把科技期刊的社会环境和管理方法演变成自变量和应变量这样一种权变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如果科技期刊所处的环境是某一特定的自变量,那么科技期刊管理就应采取相对应的应变量。

(一)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

管理变量包括科技期刊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技巧等因素。它们的选用都是以有效性为目的,以适用性为前提,并且必须依据特定科技期刊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来灵活选择和运用。

(二)自变量和应变量

权变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对于任何一种科技期刊来说,要寻找一种能适用各种环境条件变化的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是不现实的。因为科技期刊管理的原理和原则虽然是在科技期刊管理实践中众多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高度概括、总结、抽象、升华而成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把这些管理的原理和原则运用到特定科技期刊的管理实践中去,各种可变因素和条件又会明显地制约着这些原理和原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因素和条件来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具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关于科技期刊管理模式的思考

科技期刊特定环境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专业同一类型科技期刊的特定环境因素也不可能相同。这些特定环境变量对科技期刊管理原理和原则运用的有效性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对于某个特定科技期刊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要认真研究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并灵活运用科技期刊管理的原理和原则,采用最适宜于该种情况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权变管理。

(一)对学术类和技术类科技期刊实行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

科技企业管理模式范文 第4篇

一、科技处管理现状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1.摸清规律,主动计划。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的距离。鉴于这种情况,科技处首先需要探索日常工作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实现;其次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清主次,保证科研工作全局性的效率与效果;然后在总结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制定全局性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7]。2.加强培训,明确责任。针对目前科技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暂时无法增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来进行改善。例如给科技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8],快速提高办事技巧和办事能力;同时按单位发展需要,科技处工作人员需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全单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科技处的职能及服务;另外,还需加强对科研政策、科研管理技术甚至是心理学的学习;最后还需要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凝聚力,避免出现谁都是负责人,结果谁都没有负责到底的情况。3.关注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热科院加工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总的来说较为规范,但对实施过程管理还有待提高。首先是全所都需重新认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与申请、立项、验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需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制度和体系,使检查做到有制度可依;最后就是需要对考核的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5]。4.规范制度,强化落实。针对科技处目前的状况,制度管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该重新修订的修订,该重新制订的制订,同时将所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可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形成相应的条例,并对全所进行培训和公开,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

参考文献

[1]傅瑞春.新时期科研机构办公室的作用与能力建设[J].海峡科学,2011,56(9):81-82.

[2]汪国强.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效能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23,235.

[3]张永锐,王立权,陈海龙,等.浅析研究型大学院(系)科技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3.

[4]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59-61.

[5]鄢琦,鄢佳程.高校科研课题中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658(18):31-33.

[6]邵源梅.浅谈科研单位办公室管理的定位与转型[J].云南科技管理,2004,(5):54-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