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

 2024-03-22 13:35:17    admin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5、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6、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

7、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1年=12个月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三、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2、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五、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第一单元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

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2、确定一个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工具确认方向,也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确认方向。

3、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

当面向东时,则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当面向西时,则背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当面向北时,则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当面向南时,则背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4、借助工具和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1)借助指南针和罗盘辨别方向。

(2)借助其他事物辨别方向:

①借助太阳:早晨太阳在东方,面向太阳,面东背西,左北右南;傍晚太阳在西方,面向太阳,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②借助北极星:面向北极星时,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③借助树木:夏天,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

④借助年轮:被砍伐树木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是北。

⑤借助积雪:南面山坡的雪化得快,北面山坡的雪化得慢。

5、绘制地图的规则:

为了便于观察,在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并在图上用箭头“

”标出北方。绘制示意图时,确定观察点是前提,只有观察点确定了,才能确定其他物体的方向。

6、看路线图时,首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的规则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来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7、我们学习了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方向,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

9、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太阳、指南针、北极星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乘法口诀:1×1=1……

1×2=2 2×2=4

1×3=3 ……

658÷2 可以读作658除以2,也可读作2除658。

2、口算除法:

(1)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来的结果后添上几个0。如:800÷2=400 9000÷3=3000

(2)想乘法,算除法:看除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要乘的数就是所要求的商。

如:800÷4=? 因为4×200=800,所以800÷4=200

(3)被除数最高位不够除以一位数的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用被除数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480÷2=240 9600÷3=320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估算时,可以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或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来计算。 如:在估算498÷5的商时,因为498接近500,所以在估算时,可以把498看作500÷5,结果498÷5≈100;再如:估算319÷8时,因为319接近320,所以在估算时,可以把319看作320÷8,结果319÷8≈40。

(2)想口诀估算:想除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所要乘的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4、笔算除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注意: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商0 。商0起作占位的作用。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除数比余数大1。

5、笔算除法的验算方法:

(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如:480÷2=240,验算:240×2=480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如:480÷2=240……1,验算:240×2 + 1=481

6、判断算式商的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的数字跟除数比较大小:

(1)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

如:669÷5的商是( 三 )位数 458÷4的商是( 三 )位数

(2)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587÷6的商是( 两 )位数 2588÷5的商是( 三 )位数

7、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的方法:

(1)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就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是偶数即0,2,4,6,8这五个偶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或者说它除以2没有余数)。如258就能被2整除,因为258的个位上8是偶数。257就不能被2整除,它的个位上7是奇数。

(2)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就用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相加,如果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如:354就能被3整除,因为3+5+4=12,12是3的倍数,所以354能被3整除;而653不能被3整除,因为6+5+3=14,14不是3的倍数。

(3)判断一个数能否被5整除,就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是0或者5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如:230就能被5整除,615就能被5整除;653就不能被5整除,它个位上的数不是既不是0也不是5。

8、0乘以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0不能作为除数。

如:0×532=0,0÷1568=0,0+152=152,158-0=158

9、( )里最大能填几的方法:

5×( )﹤653 用653÷5=130……3,( )里填130 ,5×(130)﹤653

4×( )﹤480 用480÷4=120 ,( )里填120-1=119,如果填120,那么4×120=48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单元知识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找 规 律

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让学生经历交流乘法的过程。

住 新 房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使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注意书写格式要理解对应值要对齐的道理。

3.准确叙述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

电 影 院

知识点:1.准确叙述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乘法进的进位。

旅 游 中 的 数 学

1.租车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了解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2.用餐活动中:应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复习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

3.旅游计算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先得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要是你对某种事情感兴趣,关于这个事情的一切你就会很关注,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钻研它,思考它,对于它的每一个细节你就会很容易地记住,完成起它来也很顺手。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牢这一点,让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我们教数学的老师,要是能看到学生在课余总是在读数学书,在做数学题,在思考数学问题;要是能听到学生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数学玩最有意思”。那么这个时候,说明学生已经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到中体会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连平时不爱活动不动脑筋的学生也都勇跃参与,而且也很好地掌握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些个用语。这一课我感觉很成功,因为在学生的兴趣中教学会让教师身心愉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还得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外在的知识,要转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那就得让知识参与我们的生活,并共同构建我们的生活世界。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就生活在数学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数学知识建构我们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出示一些物品,水,柑子,饼子,让学生来分一分,要求做到公正公平。学生在这种亲手操作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想——平均分。当分到饼子的时候,学生会说分成两半或四份等,那么这个一半或四份等怎么用数字来表示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便会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是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产生的数学问题,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探究愿望。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填空。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常见的重质量单位有()()()。

3、1只大象重约4()。

4、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5、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是()厘米。把这一段长度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毫米。

二、判断题。

1、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

2、8千克=8000吨。()

3、一头猪重135千克。()

4、一袋大米重50千克,20袋大米重1吨。()

5、40毫米与4分米同样长。()

三、选择。

1、李平的身高146()。

a、米

b、分米

c、厘米

2、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3、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

b、千克

c、吨

4、一袋大米重10()。

a、克

b、千克

c、吨

5、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5吨500千克

b、5900千克

c、5550千克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鸡蛋重50()。

2、汽车每小时行80()。

3、一辆货车载重4()。

4、一头牛重约200()。

5、跑步每秒钟约8()。

6、1袋水泥重约50()。

7、小明的身高是146()。

8、小宇的体重是32()。

9、数学课本长约2()。

10、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五、解决问题。

1、一只蜗牛从24厘米深的杯底往上爬,每爬6厘米要用3分钟,然后停2分钟。问:蜗牛从杯底爬到杯口要用多少时间?

2、某学校的学生进行__训,在晚上的行__中,二班步行了2100米,一班比二班要多行160米,那么一班和二班共行__多少米?

3、一段16米长的布带,每次剪去2米,剪了5次后,还剩多少米?

4、一头大象重6吨,一头牛重400千克,一头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

5、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需要多少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小学三年级要重视和加强发展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7、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是前”除以“是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3)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搬答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1)先算0前面的数(2)添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一般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毫米与分米

1.尺子上每1厘米长度之间都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mm”。1 厘米= 10毫米。

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dm”。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km“ ,千米也叫作公里。

千米=1000米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 8千米=8000米       9000米=9千米

1.计量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表示为”t”。

吨=1000千克

3.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千克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4吨=4000千克      5000千克=5吨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四边形》

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长、正方形的对比中找出图形边和角的特征。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

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应注重引导学生说出估计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测量》

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

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

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准确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

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

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数学三角形体积知识点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或者:(周长-长×2)÷2=宽

宽=周长÷2-长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1、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如: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数量×们间的进率

如: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顷

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数学复习重点归纳

相遇问题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几何知识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是三者都是直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

6.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斜率k知识点

斜率,数学、几何学名词,是表示一条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关于(横)坐标轴倾斜程度的量。它通常用直线(或曲线的切线)与(横)坐标轴夹角的正切,或两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来表示。

斜率又称“角系数”,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为tan90°,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也可以说直线的斜率为无穷大)。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对于一次函数y=kx+b(斜截式),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得听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预习还可以使听课的整体效率提高.具体的预习方法:将书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练习册做完.

让数学课学与练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练.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提出来,不能不求甚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课后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对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25分钟左右的课外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其课外题内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数学圆的周长知识点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知识点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a+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a×(99+1)=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a×(100—1)= a×(100+2)= a×100—a×1 = a×100+a×2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

一、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2、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4、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因此,我们今后还要保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经常进行阶段小结”的好习惯。

二、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你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我很高兴你们能够喜欢数学课,我希望你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获得更多乐趣。

三、坚强的意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你们能坚定信心,勇敢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奋力拼搏战胜困难,就是意志坚韧的表现。你们具有这种十分可贵的品质,在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会不灰心丧气;在取得好成绩时,也不骄傲自满,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奋勇前进。这样才取得了好成绩。

四、自信心与勤奋

数学家张广厚说:“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投机取巧,只有勤奋地学习,持之以恒,才会得到优秀的成绩。”你们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经过反复练习,你们确实取得好成绩了吧!

五﹑能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用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 做到沉稳冷静的备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试前不心浮气躁可以让你高速而有质量的复习。另外,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考试,能让你发挥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一、填空题

1、在90后面添()个0是90万,添()个0是9亿。

2、和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500005005这个数,在左边的5表示(),中间的5表示(),右边的5表示()。

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57925680这个数里包括()级和()级,它是()位数,位是()位,表示()。

5、最小的五位数和的五位数的和是()。

二、判断题

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首先看位上的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

4、最小的七位数比的八位数少1。()

5、用5、7、9、0组成的的四位数是9705。()

三、选择题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20600000

B、94000000

C、10600900

D、50220703

2、7()580≈8万,()里可填的'数字范围是()。

A、0~4

B、1~4

C、5~9

D、0~9

3、读两级数时,()的0都不读。

A、每级前面

B、每级中级

C、每级末尾

4、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A、0

B、1

C、10

5、比的七位数多1的是()。

A、10000000

B、10000001

C、100000000

四、写出下面个各数。

四亿五千万零六____________________九千零六万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亿零四万七千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千亿零二千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百零八亿___________________六百零四万零七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886500≈

9324500≈

39400000≈

9998543≈

98005005≈

1943009546≈

496000003000≈

89457005900≈

相关文章